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07年,原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,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70人。
专业特色 省级重点学科:电子科学与技术 硕士点:电子信息专业硕士
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级光机电一体化综合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
省级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光电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实验室
10多个科研实验室 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研究所、增材制造研发实验室、大健康产业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
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 电子信息产业学院
师资力量:专任教师 70人 教授5人 博士31人 硕士生导师15人
陈庆华教授,博士,硕士生 导师,北京大学微电子学博士学位, 肇庆市拔尖人才,肇庆学院学术带头人,主持8项国家级、省级科研项目;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件, 其中2件为日本专利,发表论文35 篇;为(Photonics TechnologyLetters》等著名期刊的审稿人。2019年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三等奖。
吴海涛教授,博士,硕士生导师,肇庆市西江紧缺人才, 肇庆市高层次人才,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.发表论文30余篇,已授权发明专利3件,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件,注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件。
郭炳华教授,博士,硕士生导师,华南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,2006-2011年在中山大学从事智能交通控制博士后的研究。主持多项省部项目;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30 余篇,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7件。《控制理论与应用》 等著名控制类期刊的审稿人
电子信息类(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、电子科学与技术、通信工程)
一学年后学校按照学生志愿及成绩情况进行转业分流。
电子科学与技术
培养目标:培养在电子信息功能材料、元器件、系统集成及应用电子技术等领域从事各类电子器件与系统的研究、设计、开发、制造、应用、维护、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。
主要课程:数学物理方法、半导体物理、固体物理、电介质物理、电子器件与材料、电子材料测试方法、微电子工艺、传感器技术等。
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
培养目标:培养在电子技术、通信、智能控制、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、设计、开发、制造、应用、维护、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。
主要课程:高频电子电路、数字信号处理、现代通信原理、可编程逻辑器件及编程技术(EDA)、数字图像处理、DSP控制器原理、单片机原理、传感技术等。
通信工程
培养目标:培养在通信领域从事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、研究、开发和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。
主要课程:高频电子电路、数字信号处理、通信电子线路、通信原理、电磁场与电磁波、移动通信系统、微波技术与天线、随机信号处理、物联网与短距离通信技术等。
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
培养目标: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掌握扎实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,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,具有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,具有技术开发、醉研究与组织管理能力,能够在电气工程相关的领域从事规划、设计、建设、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维护、自动控制与保护、以及电子电气设备开发和生产等工作的厚基础、强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。
主要课程:电路理论、模拟电子技术、数字电子技术、电气测量技术、工程电磁场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、电力系统自动化、电机学、自动控制原理、电力电子技术、电力系统分析、PLC原理及应用等。
物理学(师范)
培养目标:培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"立足肇庆、服务广东"的发展理念和"师德为先、学生为本、能力为重、终身学习"的教育理念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有良好数学基础,掌握物理学科基本知识、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,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师范技能,有一定的创新意识,能在中学、教育机构等专业领域从事物理教学、教研、育人等相关工作的合格物理人才。
主要课程:力学、热学、电磁学、光学、原子物理学、理论力学、电动力学、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、量子力学、数学物理方法、固体物理学、计算物理基础、物理教学论、微格教学技能训练、普通物理实验、近代物理实验等。
优秀学子 李俊彬
2018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,考研成绩381分,拟被广东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录取。
优秀学子 殷千禧
2018级电建息科学与技术专业,获"优秀 共青团员"、"优秀学生干部"等荣誉;考研总分388分,拟被广东工业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录取。
杰出校友 麦炯章
1992级电子电器专业,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、董事、总经理。
杰出校友 赖行
2008届电子信息科学专业,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全国、省级电子设计竞赛奖励。2008年以应届生毕业生身份通过华为校园招聘进入华为公司,现在公司研发领域担任主任工程师,技术五级专家。
招生电话:(0758) 2752025
邮 箱:1206657626@qq.com
学院网址:http://eee.zqu.edu.cn
联系人:郑老师、杜老师